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12月19日訊:三維石墨烯碳材料是一種由二維石墨烯在宏觀尺度上構成的新型碳納米材料,在能量儲存與轉化、催化、吸附分離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迄今為止已經涌現了大量三維碳材料的制備方法,可以被歸類為固態路線(以氧化石墨烯、天然和合成聚合物等為前驅體)和氣態路線(氣體碳源的化學沉積)。其中,固態路線往往缺乏對產物成分和結構靈活調控的能力,而氣態路線極度依賴催化模板且效率低。液態是介于固、氣之間的一種特殊狀態,兼具固態的分子堆積密度以及氣體的流動與兼容性。對液態路線的開發探索被認為是實現三維石墨烯材料結構與性能高效可控制備的關鍵。長期以來,科研人員在建立一條液態的三維石墨烯材料合成路線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與嘗試,但始終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新型熱固性樹脂團隊劉小青研究員基于多年的生物基熱固性樹脂研究經驗(Composites Part B, 2020, 190, 107926;Green Chemistry, 2021, 23, 8643;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21, 113,101353;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428,131226;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219, 109248),提出開發生物基材料的本質是為了實現對生物碳的高效利用?;诖?,團隊利用激光燒蝕的方法,將生物基熱固性樹脂轉化為功能性碳材料(Carbon, 2020, 163, 85; Carbon, 2021, 183, 600; ACS Nano, 2021, 15, 12, 19490; Nano Energy, 2022, 100, 107477;Small, 2022, 2202960),擬完成從“生物碳”到“生物基樹脂”再到“功能碳”的閉環轉化。
最近,基于在這兩個交叉領域豐富的研究基礎,該團隊通過對碳前體的分子結構設計,并利用激光刻蝕成功實現了從液態前驅體直接轉化為三維石墨烯材料(如圖1所示)。這條全新的制備路線集成了激光制造與液態前驅體兩者的優勢。幾乎所有目前廣泛應用的石墨烯宏觀結構都可以通過這條液態路線直接一步制備,包括粉末、多孔膜、功能涂層、柔性Janus結構,以及結構定制化的宏觀三維石墨烯材料,展現出巨大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此外,制備得到的三維石墨烯材料的功能組分也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得益于液體良好的兼容性,功能性的有機或無機填料可以直接混入液態前驅體中,并在激光的輻照下原位形成石墨烯基復合材料,實現包括雜原子摻雜、金屬納米粒子摻雜、金屬氧化物納米粒子摻雜以及其他功能性組分的摻雜等(如圖2所示)。比如,將多種金屬有機化合物與液體共混之后進行激光輻照可以得到高熵合金摻雜石墨烯材料。其中,高熵合金以納米粒子的形式均勻分布在三維石墨烯的多孔骨架表面,其粒徑和含量則可以通過前驅體的摻雜比例靈活調節。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還提出了一種全新的3D打印原理(Selective Laser Transforming,SLT,如圖3所示),即通過對液態前驅體的逐層轉化實現對石墨烯材料三維結構的定制化構造,對于當前極為有限的碳材料3D打印技術做出了重要的擴充。由于不熔不溶不聚合,開發適用于碳材料的3D打印技術長期以來被視為一項巨大的挑戰。而與現有的打印策略相比,除了在原理上具有本質的不同之外,這種通過面單元原位生長的打印方式最大的優勢在于打印過程簡單高效以及打印得到的產品具有高結構連續性。SLT打印過程不僅避免了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備,得到的打印產物也無需額外的高溫退火還原過程。打印產物的電導率和強度更是分別達到了4380 S/m和4.4 Mpa,明顯優于傳統的3D打印石墨烯材料。
相關結果以“Direct Conversion of Liquid Organic Precursor into 3D Laser-induced Graphene Materials”為題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本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2003282、U1909220)、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LR20E030001)和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團隊項目(2021R01005)的支持。
原文連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9545
圖1 激光誘導石墨烯材料從液態前驅體直接合成
圖2 三維石墨烯功能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
圖3 全新的SLT石墨烯3D打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