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經網12月21日訊:12月10日,中國石化首套自主研發的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裝置在燕山石化成功開車,并于當日貫通全流程,產出合格高純度氫氣。該項目年產氫180噸,可實現生產全過程零碳、零污染物排放。這是中國石化PEM電解水制氫成套技術首次工業化應用。
該項目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和燕山石化共同開發建設,采用“綠電”制“綠氫”。研發團隊采取集成設計、一體成撬的設計理念,開發并建造了單槽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裝置。整撬圍繞電解槽進行整體布局和管路優化設計,撬內包括電解槽、電解槽供電系統、維持電解槽運行的水氣分離系統,以及滿足氫氣質量要求的純化系統,設備占地面積不到40平方米。
中國石化首套自主研發的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裝置
研發人員告訴記者,相較于多電解槽組合而成的制氫裝置,單電解槽技術難度大,對材料和制造工藝要求更高,但其體積小、功率密度高、成本低,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圍繞PEM電解水制氫裝置的核心設備——電解槽,研發團隊自主開發了陰極、陽極催化劑和大尺寸均一膜電極。單槽最大產氫量可達250標準立方米/時,功率調節范圍大,氫氣純度可達99.999%。
據了解,項目所產氫氣主要銷往北京、河北、山東等地。項目開發單位表示,將加快催化劑、膜電極技術迭代,整合相關產業鏈,進一步降低裝置成本,提高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市場競爭力。
PEM電解水制氫技術是與可再生能源耦合最好的“綠氫”制備技術,具有制氫效率高、負荷范圍寬、無污染等優點,能適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滿足離網發電要求。同時,該技術采用“零間隙”設計,體積小、啟停速度快、操作靈活,是一種理想的加氫站站內制氫技術。
2021年11月4日,燕山石化與石科院合作開發建設的中國石化首套30標準立方米/時PEM電解水制氫示范站成功投用,打通了PEM制氫設備從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統集成的整套流程,并通過完整的PEM電解水工藝運行,驗證了催化劑、膜電極以及電解槽組裝、密封技術的可靠性,為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裝置開發奠定了基礎。據悉,燕山石化是北京市目前最大的氫氣生產和供應企業,已列入北京市氫燃料電池城市示范群制氫重點企業名單目錄,日供氫能力達4.5噸。